当宝宝发出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声啼哭,母乳便成为连接母体与新生的天然纽带,母乳由此被医学界誉为“宝宝的第一剂活疫苗”。今年8月1日至7日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,今年主题为“支持母乳喂养,呵护健康未来”。母乳喂养有何不可替代的价值?新手宝妈可能遇到哪些挑战?如何科学应对?近日,记者专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(以下简称市妇幼)产科二区护士长梁玲岸,为读者详解母乳喂养问题。
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对捐献母乳进行分装处理。
母乳为啥被称为
“宝宝第一剂活疫苗”?
展开剩余76%“从生命诞生的最初时刻起,母乳喂养就为宝宝搭建了第一道健康防线。”梁玲岸表示,对婴幼儿而言,母乳是不可替代的理想食物。母乳蕴含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,成分比例天然适配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,能温和促进肠道发育。同时,母乳中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“动态营养免疫套餐”,持续为孩子提供保护。此外,母乳营养能助力宝宝大脑和感官发育、促进智力提升,哺乳互动中更能激发婴儿情感发育,深化母婴依恋。
母乳喂养的益处并非单向,对母亲产后恢复同样意义深远。宝宝的吸吮动作刺激母亲大脑分泌缩宫素,促使子宫收缩,加速恢复至非妊娠状态,减少产后出血。值得一提的是,生产乳汁本身就是耗能过程——纯母乳喂养的妈妈每天通过哺乳可消耗约500千卡热量,相当于3小碗米饭或慢跑、游泳1小时的运动量,有助于妈妈消耗孕期储存的脂肪,恢复体形。
此外,母乳喂养对母亲还具有心血管保护功效,能降低母亲患乳腺癌、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概率。
宝妈如何应对奶水不足、
宝宝衔乳困难?
尽管母乳喂养益处良多,新手宝妈却常遭遇各种挑战。梁玲岸结合临床经验,给出科学解决方案。
奶水不足是最让宝妈焦虑的问题。梁玲岸表示,产后未能尽早开奶、宝宝吸吮次数不足或方式不当,会错过刺激泌乳的最佳时机;母亲的情绪波动,如紧张、焦虑、压力过大会抑制泌乳素分泌,直接导致奶量减少;营养不均衡、水分摄入不足、身体疲劳,以及某些疾病或药物,也可能干扰泌乳。“应对奶水不足,宝宝的吸吮是最好的催乳师。”梁玲岸解释,即使母亲奶量少,也要坚持让宝宝多吸吮,向身体传递“需要更多乳汁”的信号。同时,母亲需调整心态,保持放松;饮食上需保证蛋白质、钙和水分摄入,多吃鱼肉、蛋类、奶类及营养汤品;保证充足睡眠,配合乳房按摩促进乳腺通畅。若情况未改善,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
宝宝衔乳困难是另一常见难题。梁玲岸表示,若因衔乳姿势不正确导致乳头错位、衔接不紧,母亲可调整乳头位置,或用手指轻压乳头周围乳房组织,帮助宝宝更好含乳;针对乳头扁平或内陷,可在喂奶前用热毛巾热敷乳房,或使用乳头矫正器、轻轻牵拉乳头;若母乳过多导致宝宝来不及吞咽而抗拒吸吮,可在喂奶前先挤出部分乳汁,减轻乳房压力;宝宝疲劳时可能拒绝吸吮,可先让其休息;若宝宝因口腔疾病、感冒等影响吸吮,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。
在断奶时机与方法上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,之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,再自然离乳。梁玲岸特别强调,要避免突然断奶,否则可能引发母亲乳腺炎,也会让宝宝产生焦虑情绪。
澄清关于母乳的常见误解
“临床上,很多新手宝妈因误解而放弃母乳喂养,非常可惜。”梁玲岸澄清了几个常见误解。
有人认为“初乳脏,要挤掉”,这是极大的误解。初乳被誉为“液态黄金”,富含免疫球蛋白,是宝宝出生后获得的第一份“免疫大礼”,对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,必须让宝宝及时摄入。
“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”的说法也不准确。母乳成分会随着宝宝的生长需求动态调整,持续提供适宜的营养;“频繁喂奶会让宝宝产生依赖”的说法也是不对的,喂奶次数应遵循宝宝的需求,按需哺乳能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,有助于其未来建立健康的独立性,不会造成过度依赖。
针对母亲患病时能否哺乳的问题正规的股票配资软件,梁玲岸建议,母亲在哺乳期生病用药一定要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,或及时咨询医生,避免擅自停药或哺乳带来风险。
发布于: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配资公司_在线配资炒股_网上配资查询观点